|
清代诗人李焕文,祖籍通州,描绘的通州八景之 一:万舟骈集 雄关纵目大光楼, 八省军门此驻驺(Zou), 玉粒香稉(jing)齐挽粟, 吴头楚尾竞停舟。 帆樯(qiang)林立人如蚁, 灯火星罗浪泊鸥, 万国梯航兼贡献, 宾夷蛮女尽怀柔。 1、大光楼:又称“验粮楼”,专为户部官员与大运河北端漕运码头石坝处验收漕粮而建,在石坝之侧,也称坝楼。 2、八省:指向北京输送漕粮的8个省------浙江、江苏、安徽、湖广、江西、山东、河南、直隶(河北省) 3、军门:指押运漕粮的官兵。 4、宾夷蛮女:之中外男女人士。 通州八景 通州八景之古塔 凌云地址:通州北城 千尺巍峨塔势雄,层霄矗立障天风。 (清王维珍) 通州八景之二水会流 地址:现北关闸桥北 飞梁架水响梢东,转运漕艘此处通。 (清乾隆) 通州八景之长桥映月 地址:通州八里桥 坐听桥头水逝去,渐看皓月初银河。 (清戴璇) 通州八景之波分凤沼 地址:现西海子葫芦湖 凤沼泻出通惠渠,就制舟楫代运车。 (作者不详) 通州八景之万舟骈集 地址:通州东关南面 漕艇贾舶如云集,万国鹈航满潞川。 (清尹漱) 通州八景之平野孤峰 地址:通州、三河交界处 郊关极目垣无歧,忽起层峦镇地维。 (清黄扶风) 通州八景之鼓楼中峙 地址:通州城中心 鼓楼中峙郡街中,石券洞开两马行 (作者不详) 通州八景之柳荫龙舟 地址:城北五里温榆河拐弯处 御舟连泊附清漪,垂柳阴阴翠作围。 (明王宣) 《潞河督运图》 绘制于清朝乾隆年间,为绢本设色,整幅画卷竟然长达6.8米,只见狭长的漕运河道首先映入眼帘,河道上漕船穿梭,河道两岸桃红柳绿,田园、农舍、店铺、寺庙错落有致,随处可见的商贾、官吏、船工,一派繁忙景象,内容洋洋洒洒。 画卷的引首篆题“潞河督运图”。潞河又称北运河,督运,是指官员在河道中督察繁忙的漕运秩序,也就是说,这是一幅记录清朝乾隆年间潞河漕运经济、商贸及民俗盛况的画作。
《潞河督运图》与《清明上河图》对比 《清明上河图》长约5.28米,画卷上人物近千个,千姿百态,各不相同,画中每个人物、景象,都安排得疏密有致,恰到好处。《潞河督运图》长约6.8米,绘有官船、商船、货船、渔船等各类船只共64条,图上河道两岸还有码头、衙署、店铺、银号、酒肆、民宅、粮仓等各种建筑,可谓琳琅满目,此外,《潞河督运图》中各种人物共计820人,极富生活气息。同为巨幅画卷,《潞河督运图》与《清明上河图》又有着明显的不同,《清明上河图》绘制于北宋宋徽宗时期,内容描绘的是当时的都城汴梁的繁华景象,汴梁地处黄河边,最重要的河流就是汴河,汴梁的街巷很多都是沿汴河修建,汴河两岸是汴梁最具代表的景致,张择端就以汴河为背景,创作了这幅《清明上河图》。《潞河督运图》绘制于清乾隆年间,展现的是潞河及两岸的热闹景象。
《潞河督运图》绘制于清乾隆年间,关于这幅图的创作,还得从一个叫冯应榴的人讲起。冯应榴,浙江人,乾隆年间任通州坐粮厅。冯应榴忠于职守,经常在北运河巡察漕运,他见到盛况空前,便萌发了记录在案的念头,于是,冯应榴请来了自己的同乡好友、江南画家江萱来通州考察。相传,江萱应邀来到北京东大门的通州境内,但见河道纵横,扬帆往来的漕粮船,首尾相连十几里长,两岸衙门、商号、钱庄、寺庙、商会、官仓等错落有致,商业街上车轮滚滚,人头攒动,他信步走去,品尝了闻名的大顺斋糖火烧和小楼烧鲇鱼,感觉真是人间美味。江萱感慨之余,铺卷执笔,彩绘了一幅工笔长卷画轴,真实记录下通州北运河段水陆漕粮运输、商贸交易以及民俗的景象。这段运河在当时成为潞河,所以画卷命名为《潞河督运图》。 据专家介绍,《潞河督运图》从汪洋一片的张家湾画起,经由通州东关大街之东侧而北至通州税课司衙门,反映的地区绵延十余里。当时的繁华程度有诗为证:“清浅潞河流,常维万里舟,越罗将蜀锦,充满潞滨楼。”清清的潞河面上,常常行驶着几千艘船只,南方的织锦货物,摆满了潞河两岸的仓楼,《潞河督运图》是对通州当年经济、商贸、民俗繁华的写实长卷,历经沧桑,成为传世的国宝,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。 |